《人民的名义》中沙瑞金为何偏爱李达康而非高育良?探秘其背后的原因

01
沙瑞金上任后,在首次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新任反贪局局长侯亮平来自北京,身负中央特殊使命。
沙瑞金这番话意在明确将侯亮平与汉大帮划清界限。
然而,李达康刚刚按照沙瑞金的意图,揭露了祁同伟为赵立春哭坟的事,听闻新反贪局长的消息仍感到震惊。
刚赢得高育良一局的他,觉得自己交出祁同伟作为投名状似乎变得无意义。
尤其是看到一脸得意的高育良,李达康内心郁闷不已。
这位新任的沙书记一边揭露祁同伟令陈岩石难堪的事,让高育良丢脸;一边又强调侯亮平由中央派遣,同意接手陈海的位置。
当初侯亮平初到检察院时,季昌明便称其带有“胎记”。
无论侯亮平是否表态,外人眼中初来乍到的他已被划入汉大帮之列。
沙瑞金对高育良似乎是打了一巴掌再给个甜枣。
难怪李达康会感到郁闷。
当沙瑞还在各区县调研时,吴惠芬提醒高育良摆正副书记位置,明白沙瑞金才是绝对一把手。
一把手的命令,无论理解与否,都必须绝对执行。
高育良确实一直摆正自己的位置,大风厂“一一六”事件发生时,他第一时间向还在外地调研的沙瑞金请示。
尽管祁同伟给陈老挖地的事影响高育良脸面,但他行事周到。
相比之下,丁义珍作为李达康的代表出逃,接着是大风厂事件,几乎断送了李达康的政治生涯。
更不用说欧阳菁被侯亮平从他的车上抓捕的事。
这一系列事件足以使李达康难以进入沙瑞金的布局中。
然而,沙瑞金的态度出人意料。
他对李达康表现出接纳,并主动示意其站队。
02
沙瑞金对李达康另眼相看,或许因高育良的“推动”。
会上沙瑞金提及祁同伟为陈岩石挖地,意图明显,即借祁同伟否定前任领导任命的一批干部。
但高育良明知沙瑞金意图,在李达康扯出祁同伟哭坟旧事后,仍执意保祁同伟。
高育良护短行为令沙瑞金不满。
李达康赢得沙瑞金好感,在于那趟林城之行。
对于李达康将林城煤矿塌陷改造成开发区的想法,沙瑞金颇为佩服,认可李达康的能力。
这次林城之行,不仅让沙瑞金见识到李达康的工作实力,还得到一条重要信息:为何作为赵立春的贴身秘书会突然调离发展势头正好的吕州,下放至林城?
事后,沙瑞金与田国富推论原因可能在于吕州的月牙湖美食城。当年美食城被李达康否决,却最终获高育良批准。
背后的猫腻,沙瑞金和田国富心照不宣地想到一个人——赵立春。
这让沙瑞金意识到,担任赵立春五年秘书的李达康并未上赵家的船。
那位看似与赵立春交集不多的高育良,反而通过一座美食城攀上了赵家靠山。
沙瑞金林城之行后,高育良向其汇报李达康问题,未料沙瑞金开门见山夸赞李达康,让高育良心生疑虑才转入正题。
高育良汇报丁义珍出逃事件时暗示李达康涉密。
沙瑞金质问为何不怀疑自己的学生祁同伟。
高育良汇报有据,沙瑞金遂表示需彻查清楚,若发现丁义珍出逃与李达康有关,绝不姑息。
此时,沙瑞金已决定接纳李达康进入队伍。
第一次会议中,沙瑞金说侯亮平负有特殊使命而来。
其实,沙瑞金亦然。
他目标始终明确:清除赵家麾下的官员。
林城之行后,沙瑞金确认李达康非赵家人,而高育良则是。
不论李达康是否站队,高育良显然不适合与其为伍。
后来,坚定沙瑞金让李达康站队的是赵立春因素。赵瑞龙用假执照逃往香港后,赵立春开始对沙瑞金采取行动。
刘生背后制造舆论,称新书记沙瑞金到汉东三个月,否定了汉东三十年改革开放成绩,这对沙瑞金造成不小冲击。
除了文字反击,利用李达康无疑是最佳回应。
毕竟众所周知,李达康曾担任赵立春五年秘书,除赵家圈子外,所有人都认为李达康是赵立春的人。
而李达康身上的改革创造代表标签,自然化解对沙瑞金不利的舆论。
先是丁义珍出逃,继而大风厂事件,乃至妻子欧阳菁出事,此时沙瑞金愿意让李达康站队,李达康只恨不得抱着沙瑞金痛哭表忠心。
对沙瑞金而言,只要李达康不是赵家人,不管丁义珍出逃、大风厂事件还是欧阳菁的事,只要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李达康的问题,皆可坐下来详谈。
因此,在高育良和李达康之间,沙瑞金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李达康站队。